白明:三度与奥运结缘,向世界展示中国瓷器之美
原创 安妮 人文清华讲坛
在今年夏日刚刚结束的全球盛事巴黎奥运会中,一件由中法艺术家联合创作的奥运会特许商品“中华璧·凯旋尊”引人注目。这是中国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白明与法国著名青瓷艺术家让-弗朗索瓦·富尤历时一年完成的中法文化融合之作,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·巴赫的高度赞赏。而这已经是白明第三次与奥运结缘。在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节点上,白明如何构思他的作品与设计?如何用世界的、现代的语言去呈现中国瓷器?让我们一同走进白明与奥运三度结缘的故事~
国礼相赠
“红韵”相伴
每一个中国人似乎都有着深深的奥运情怀,2015年7月31日,对于中国的奥运史,也是不平凡的一天。这一天,北京不仅首次成功申办冬奥会,并且成为了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,创造了历史。
2015年 北京成功申办冬季奥运会
而在此前的2015年5月,白明的作品《红韵-环绕飞扬》就曾作为国礼赠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。作品直径近50公分,色泽浓郁丰富,选择了以色彩斑斓变化万千著称的釉里红,纹饰如奥运五环般热情相拥,空白的中心印刻着北京申奥标识“墨舞冬奥”,寓意对申办奥运的全民向往。而“红韵”则意为鸿运,表达对中国申办冬奥的美好祝愿。
白明作品《红韵-环绕飞扬》
作为国礼赠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
白明认为,从历史的角度而言,釉里红体现了中国制瓷业的高度成就。釉里红烧成的温差允许范围十分狭窄,通过烧制让高温的铜泛化出一种璀璨的色彩,鲜活且丰富。中国人对釉里红的喜爱也呈现出对颜色的奇特要求,发色的不稳性定与变化性,让作品的美感进一步上升,代表着中国审美的一个剖面。
这是白明在奥运会上的第一次美学呈现,在契合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,也要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。
冰雪奥运 文雅白瓷
2022年,全球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,白明与奥运会再度结缘。
2022年1月7日,由白明设计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商品“文君瓶”在北京首钢园正式发布。
冬奥会礼品“文君瓶”
文君瓶,意在文雅的君子之风。全瓶由白瓷制成,符合了冬奥会冰雪运动的特质,也是中国作为瓷的国度的彰显。白明以纯粹的瓷之白呈现作品,在奥林匹克官方礼物的设计史上,是鲜有的尝试。“我认为诗意的、含蓄的、单纯的是更加自信,而不是靠色彩的艳丽、材料的珍贵、形式的张扬。”
然而,纯粹的白对艺术丰富性的表达带来了挑战。对此,白明选择了德化白瓷,运用其如玉的温润质感与透光性来表达文君瓶的端庄、从容及其蕴藏的生机与活力,并在设计的细节中不断融入巧思,将丰富的设计理念凝练在简洁的艺术形式之中。
白明分别设计了“冬奥·文君瓶”与“冬残奥·文君瓶”两种款式,二者在瓶型高度、造型的流畅性、设计风格上保持一致性,又在细节处表达不同的情感凝注。
“冬奥·文君瓶”与“冬残奥·文君瓶”
“冬奥·文君瓶”暗刻24条竖纹,指代第24届冬奥会,瓶身整体设计风格更为沉稳、散发由内而外的力量感。“冬残奥·文君瓶”阳雕13条竖纹,指代第13届冬残奥会,瓶身设计更为舒展、灵动、浪漫。两款“文君瓶”上凹凸的刻线亦是中国文化中阴阳关系的表达。而白明选择用更为阳刚的线条呈现冬残奥会,在他心目中,残奥会运动员在运动之中克服身体残障所付出的艰苦努力,以及他们昂扬的竞技状态,更加激励他。
残品佛身
文君瓶最初设计于2012年,灵感的源头是让白明深受感动的一件柬埔寨11世纪吴哥雕塑中的残品佛身,并结合宋代的梅瓶形象设计而成。但冬奥会文君瓶不论是从瓶身的形态、线条,还是材质、釉色都已经得到脱胎换骨的改变。这也是白明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——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。
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厚重的底色与时间的沉淀,但当代的设计不仅要与传统有关,更要与时代有关,与未来有关。
相约巴黎 以瓷为媒
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,经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授权,白明和法国艺术家富尤共同创作了作品《巴黎2024奥运会-中华璧·凯旋尊》。该作品被收藏于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,纪念其对奥运精神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深刻诠释。
2024年巴黎奥运会特许商品 “中华璧·凯旋尊”
两位艺术家围绕奥运主题联袂创作。富尤以青瓷表达中国的文化元素,创作出“中华璧”青瓷作品。该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古希腊雕塑《掷铁饼者》,因为其形状与中国最原始的青瓷“青玉的壁”相似,并将法国埃菲尔铁塔作为巴黎的象征融入设计中。
法国艺术家让-弗朗索瓦·富尤(左)与白明(右)
白明则结合巴黎的两个凯旋门,将其正方形改为相对高一点的长方形,以在视觉上产生浪漫向上的趋势,同时融入东方对水的推崇,将水元素雕刻在边缘装饰中,创作出了“凯旋尊”白瓷作品,与富尤的青瓷作品形成“青白”的东方搭配,也以绝对的纯净之色表达对奥林匹克精神至纯至白的诠释。同时,“中华璧·凯旋尊”的设计也巧妙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“一方一圆”之说。
《凯旋尊》部分设计方案
一直以来,白明在国际艺术领域中极具影响力。他在巴黎塞努奇博物馆的《白明—陶瓷与绘画》个展成为中法建交50周年的重点项目。他受邀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与在各大国际艺术展览的呈现,以艺术为媒,向世界讲述陶瓷的中国故事。在白明的愿景中,他一直希望通过他的设计,让人们读懂中国的文化厚度。
文化的传承犹如河流,而河流的灵魂是水,只有不断涌入新鲜的水才能奔涌不息。文化传承不是固化形式,而是在传统艺术认知的传承中不断涌入每一个时代的创意,才能浩然向前,生生不息。
他用陶瓷记录时间的痕迹,推动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;
他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世界级艺术机构收藏;
他将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,为当代艺术注入新的活力;
他以艺术为生活,以生活为艺术;
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白明。
白明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、美术馆执行馆长,博士生导师。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,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,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主任,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。《中国陶艺家》杂志主编,法国艺术与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。
白明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陶艺家、学者,建立了中国现当代陶艺的理论基础。著作《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》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,作品多次被用于APEC会议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、G20峰会陈列,2015年,创作《红韵中国》大盘国礼赠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;2022年,为北京冬奥会设计创作国礼《冬奥·文君瓶》和《冬残奥·文君瓶》;2024年,为巴黎奥运会设计创作特许商品《凯旋尊》。
一部陶瓷史,也是一部中国史。
从陶瓷流变认识文化发展,从陶瓷之美感受中国之美。
原标题:《白明:三度与奥运结缘,向世界展示中国瓷器之美(内附讲座预告、直播信息、领票攻略及福利)》
阅读原文